新闻动态

范绍增的烟瘾军在刘伯承的指导下,化身为川中铁军奋勇作战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6:06    点击次数:130

民国初期,四川地区的官军和土匪常常难以分清,范绍增的军队便是个例子。

范绍增年轻时因贪赌被家里赶了出来,后来加入了袍哥张作林的团队。这个张作林可不是东北的张作霖,而是四川的一位秀才,他早年间组建了一支队伍参与辛亥革命。随着护国战争的爆发,他们又再度起义,加入了四川的讨袁护国军。这次,张作林当上了支队长,范绍增也随之升任排长。

讨袁战争很快就结束了,各地护国军开始整编。四川的护国军在熊克武的带领下,裁撤了不少兵员。张作林的支队缩水到一个连,这让他心里很不安,于是指使范绍增把一百多条枪藏进了一口棺材里,埋了起来。就在那天,张作林去营部开会,被敌人的乱枪打死了。范绍增急忙出来,召集了两百多位兄弟,挖出藏起来的枪,夜袭官军营地,杀了营长为张作林报仇。从此以后,范绍增在达县、渠县、大竹三县的山区活动,拦路抢劫、绑票杀人,成了名副其实的山大王。

乱世之中,先反抗再接受招安是个迅速发家致富的好办法。1917年冬天,唐继尧为了推行“大西南主义”,在重庆扬起“靖国军”的大旗,与北洋军展开了激战,熊克武担任了四川靖国军的总司令。为了增强自己的力量,熊克武手底下的王维舟收编了范绍增的部队。范绍增本是个排长,离开官军后反倒成了川军的团长,驻扎在川东的夔府。

夔府这地方真是个复杂的圈子,滇军、鄂军、豫军都在这儿混,互相看不惯,想把对方赶走。范绍增在这里待了一年,滇军已走,没想到鄂军和豫军竟然联手对川军发起了袭击。那时候,范绍增正靠在床上吸鸦片,结果被打得措手不及,只好孤身逃往云阳。

到了云阳,范绍增一边招募散落的败军,一边发出“火片”,召集附近的袍哥和土匪,立马聚集了三千多人,组建了四个营的队伍。这些队伍里的战士,多是土匪出身,范绍增对大家说:“咱们反击一下!老规矩,一个耳朵赏五十大洋,一条枪赏一百块!每人先来三两烟土!这仗打赢了,烟土随便抽,账我来负!”

这简直不像是军队,连一般的土匪都不如,明显就是三千多个瘾君子嘛!

“范家军”一口气吸了不少烟土,每个人都精神十足,拼命敢死。鄂、豫两军加起来也有上万号人,没想到范绍增居然回来了,还在短时间内招募了几千士兵,结果被打得大败。而当地老百姓也是对这支扰民害民的外来军队恨得咬牙切齿,趁着范家军进城的时候纷纷举起武器,狠狠地痛击这些落水狗。不到半天,鄂、豫两军就损失了几千人,狼狈不堪地逃出了夔府,范绍增趁机大获全胜。

范绍增真以为自己能在夔府独占鳌头,好好谋划一番,结果没想到战斗刚结束,第二天熊克武就派了刘伯承的部队来接防。当时刘伯承还只是个团长。

刘伯承一见范绍增,立马竖起大拇指:“你这小子,三千人把一万多人给打跑了,真是厉害啊!”

范绍增心里觉得有点不舒服,拱手说道:“哈哈,别客气!我可是早就听说刘将军的大名了,不过不知道你这位兄弟今天过来有什么事?”

刘伯承笑着说:“大家都说你是傻儿,但我觉得你比鬼还精!我这回来就是接你哥子的防区的!”

范绍增心里明白躲不过去,脸上露出了傻傻的笑容:“你知道江湖上有句话吗?”

“其实这话是说‘不怕困难,勇往直前’,你知道的吧?”

范绍增脸一红,瞪大了眼睛:“愣的怕横的,横的怕不要命的!我就是那种不要命的!夔府是我拼命抢来的,就算熊克武来了,我也不退!”

刘伯承直接说道:“江湖上有句话,两虎相争,必有一伤。我把我开的地盘让给你,你说个价格吧!”

范绍增伸出一只手:“五万发子弹。”

“成交!”刘伯承果断拍板。

事情搞定了,接下来就是交情。范绍增立马喜滋滋地让手下去泡茶,两人开始聊起了天。

“范团长三千人对上万,实力非凡,请问您是哪所军校出来的?”

范绍增微微一笑:“我可是从山大毕业的!”

刘伯承挠了挠头,心里嘀咕着,没搞明白山大是哪个学校,便问道:“哪个山大呀?”

范绍增朝远处的大山一指,说:“我可是个山大王出身的,字都不认识几个呢!”

刘伯承立刻愣住了:“范团长您到底凭啥打败敌人的呢?”

范绍增笑得响亮:“我这帮兄弟可都是一人双枪!”说着拍了拍他腰间的手枪,又指了指桌上的烟枪,“只要让他们过过瘾,保证是指哪打哪!”

刘伯承突然明白过来:“范团长,这招只能用一次,赢了也是侥幸!想要长久站稳脚跟,得循规蹈矩,从严治军,依靠老百姓才行。没有规矩,哪来的天地啊!四川的队伍多得像牛毛一样,你要没有基础,又没党派背后撑腰,怎么能活得下去呢?”

刘伯承摇了摇头,微微一笑:“具体办嘛,就是得从老百姓的活计入手,搭建自己的基础。得让他们愿意跟着你,心甘情愿地支持你。再者,得扎紧各个环节,别出猫腻。总之,得想方设法让大家明白,跟着你才是明智之选。”

刘伯承开口说:“其实不难,我给你推荐一个人,只要你听他的,就能搞定!”

范绍增急迫地问:“刘兄,快告诉我!”

刘伯承神秘地一笑:“你只需记住罗驼背就行。”

罗驼背可不是指真的驼背,像范绍增的外号哈儿,其实他可不傻!罗驼背真正的名字是罗君彤,四十多岁,是刘伯承的同乡,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的优秀人才,外号“罗驼背”,当时在开县混得风生水起。

范绍增去找了罗君彤,没废话,直接任命他当副团长,把内务和训练的事全都交给他负责。两人还定下了三条规矩:第一,罗君彤制订的纪律,得是铁一般的,所有人都得遵守。第二,若团长违纪,得一起受罚,甚至当众打屁股!第三,罗君彤有权做出决策,动用武力。

范绍增这人真够果断,像这样的严格要求,一般人可接受不了。正是因为有范绍增在后面支持,罗君彤才能够大刀阔斧地整顿军纪,每天带队训练,进行内务整顿,拼劲十足,最终把一群烟鬼土匪改造成了川军里的劲旅。

在罗君彤的建议下,范绍增回到老家,热闹地摆了一场盛宴。把村里头头是道的人全都请来了,甚至还有以前的仇家和那些曾经被他抢过的人。人都到齐了,范绍增逐一给他们斟酒,真心道歉。甚至还拿出钱来,双倍补偿以前害过的人。这一举动在乡里引起了轰动,乡亲们纷纷称赞他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,跟着这样的哈儿出门混就对了!那天现场不少年轻人当场表态,愿意跟着范绍增一起出去闯荡。自此以后,只要范绍增的队伍受了挫,只要他一声招呼,愿意跟着他走的人那是多得数不清!

从土匪烟鬼到川中的铁军,“范家军”的成长可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个明白的。这一切的变革起点,正是刘伯承当时简单几句的点拨。再往回看这段历史,心里真是五味杂陈,让人感慨不已。

(全文完)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相关资讯